原创亭云亭云漫步
从19世纪至今,很多富有的美国人为了维持其社会地位或企图融入上流社会,往往选择“艺术”和“慈善事业”作为巩固向上流动性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在较上层的社会等级,并非仅仅将占有财富的多寡作为划分标准,而怎样运用财富,往往也是区分一个人是否属于该阶层的重要标志之一。
向博物馆捐赠藏品、土地乃至金钱,一时之内成为许多南北战争之后获得巨额财富的美国工业家、商人们的惯常行为。这样一些新富阶层,发起了大规模的“城市文化运动”,遂使得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公立图书馆得到建立。
克利夫兰美术馆外观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克利夫兰市,虽然在19世纪70年代也被这场文化运动所波及,但它并不是中心。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于1913年建成,1916向公众开放,此时较波士顿艺术博物馆(BostonMuseumofFineArts,MFA)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MetropolitanMuseumofArt,MET)的开放已晚了近半个世纪之久。其藏品总数不到五万件,尽管藏品数量并不占优势,但它选品的精美程度则不遑多让。
尤其是亚洲艺术品,受其时任馆长李雪曼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书画、石雕造像及瓷器等领域都有极为出彩的涉猎。
图列部分高古瓷藏品如下。
共列84件
NO·1
汉青釉刻凤鸟纹双系壶
造型酷似青铜器,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棕绿色釉。肩部三层纹饰中前两周为凤鸟纹,第三排的几何纹饰较为少见。早在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256年),中国就有了高温烧造的带釉器物。随后陶工们获得了有关釉料中金属氧化物与窑气之间反应以改变釉料颜色的实用技术知识。
NO·2
东汉绿釉水榭亭台陶塑
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随葬器。底部的盘形模拟水池,栖息着水禽与走兽。其中的瞭望塔内有活泼的随从,猎人,音乐家,舞者和家畜,生动地描绘了人间的世俗享受。
汉绿釉是一种低温的铅釉,其中铅元素在长时期的氧化后,会析出釉层表面,形成一层明亮的、光滑的银色涂层,也称水银皮壳。
NO·3
汉褐釉陶狗
这件陶狗浑圆的头部似狗似虎,相对整体而言,头部的比例稍大,配上竖直的双耳,圆瞪的大眼和张开露齿的口部,显得幼态呆萌。
汉代陶塑在塑造动物形态时,喜欢摄取它们可爱的动态,其造型以活泼的自然主义和轻松幽默为原型,反映了当时世俗的品味。
NO·4
西晋越窑青釉堆塑谷仓罐
NO·5
西晋越窑青釉狮形器座
NO·6
西晋越窑青釉铺首罐
NO·7
西晋越窑青釉虎首罐
NO·8
六朝越窑青釉刻莲瓣纹鸡首壶
NO·9
北朝绘彩陶马
NO·10
北朝青釉刻莲瓣纹盖罐
NO·11
隋白釉双龙柄樽
NO·12
隋-唐巩县窑白釉攀龙烛台
对白土坯体的探索代表了中国北方窑炉的技术进步,预示着晚唐时期真正高品质的白瓷的发展。
NO·13
隋-唐巩县窑黄绿彩烛台
NO·14
隋-唐相州窑青釉贴塑执壶
口呈鸟形,柄为鸟羽环,造型源自西亚和中亚地区的金属制品。唐代陶艺家自由地采用异质造型(鸟首壶)和异质图案(花冠、藤蔓、棕榈和圆形连珠纹等),这些艺术表达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自信和精神。
NO·15
唐鲁山窑花釉罐
NO·16
唐鲁山窑花釉执壶
NO·17
唐巩县窑蓝釉弦纹三足炉
炉内满绿釉
NO·18
唐巩县窑三彩贴塑带流罐
NO·19
唐巩县窑三彩狮
NO·20
唐巩县窑三彩马
NO·21
唐巩县窑三彩执壶
NO·22
唐巩县窑三彩镇墓兽(对)
NO·23
唐巩县窑三彩三足炉
NO·24
唐巩县窑三彩印花杯
口径10.4cm
NO·25
唐长沙窑褐釉贴叶执壶
NO·26
唐寿州窑褐釉双系罐
NO·27
唐巩县窑三彩印花杯
口径10.4cm
NO·28
北宋当阳峪窑黑釉铁锈花梅瓶
NO·29
五代-北宋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形流执壶
这只神器极的耀州器物形状和装饰让人联想到唐代的金属器物。像这样高质量的作品可能会被作为贡品送至宫廷。
NO·30
,时长00:44
北宋汝窑天青釉盘
NO·31
金钧窑蓝釉红斑盏
NO·32
金钧窑蓝釉红斑双系罐
NO·33
金钧窑蓝釉红斑折沿盘
NO·34
南宋官窑青釉洗
这样的平底支钉洗,存世稀少,品级高。
NO·35
金定窑白釉印花碗
NO·36
北宋青白釉凤首壶
NO·37
辽绿釉花口瓶
NO·38
辽绿釉皮囊壶
NO·39
宋-金三彩狮形枕
NO·40
宋磁州窑黑釉剔刻花梅瓶
NO·41
北宋磁州窑白釉绘花盘口瓶
NO·42
宋建阳窑兔毫撇口盏
NO·43
南宋龙泉窑青釉弦纹梅瓶
NO·44
元磁州窑白釉褐彩绘龙纹大罐
NO·45
北宋繁昌窑青白釉绘彩人物形水滴
NO·46
北宋湖田窑狮形枕
NO·47
北宋湖田窑青白釉龙形瓷塑
NO·48
南宋龙泉官窑贯耳瓶
NO·49
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瓶
NO·50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NO·51
南宋龙泉窑青釉莲瓣碗
NO·52
南宋龙泉窑青釉折沿洗
NO·53
宋哥窑小盏
NO·54
南宋官窑青釉龙耳炉
NO·55
南宋官窑青釉葵口洗
NO·56
南宋哥窑花口碗
NO·57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斗笠盏
NO·58
南宋吉州窑玳瑁釉茶盏
NO·59
南宋湖田窑青白釉划花碗
NO·60
北宋登封窑白釉剔刻花执壶
NO·61
金当阳峪窑跳刀罐
NO·62
金耀州窑青釉狮形瓷塑
NO·63
北宋耀州窑青釉花口盘
耀州窑一直被誉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这件花口小盘就很典型。造型里能见到多重曲度的柔美线条,但力度磅礴,犹如铁铸,在莹润的釉层包覆下,坚硬与柔和相互作用,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凝结在内,“怒放”不过如此。
NO·64
南宋吉州窑褐彩绘波涛纹梅瓶
NO·65
金磁州窑系褐彩绘花梅瓶
NO·66
北宋金村窑青釉划花五管瓶
NO·67
南宋湖田窑青白釉划花梅瓶
NO·68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NO·69
金浑源窑油滴盏
NO·70
金当阳峪窑红绿彩人物瓷塑
这样的小瓷塑在两宋也被称作磨喝乐,并非只是娃娃造型,受众也非只是小儿,好比今天的手办,大人小孩都有可能收集购买。
NO·71
金定窑白釉印鸳鸯纹折沿盘
NO·72
金定窑白釉划花盖盒
NO·73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罐
NO·74
元湖田窑青白釉点褐彩童子执牛瓷塑
NO·75
元湖田窑青白釉贴塑花口杯
NO·76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双螭龙纹盘
NO·77
元龙泉窑青釉露胎贴塑云龙纹盘
NO·78
元龙泉窑青釉点褐彩象耳衔环瓶
NO·79
元龙泉窑青白釉人物抱葫芦水滴
NO·80
元龙泉窑青釉贴塑云雀纹盘
NO·81
元龙泉窑青釉贴塑龙纹盘
NO·82
元龙泉窑青釉点褐彩匜
NO·83
金浑源窑胶胎碗
NO·84
金浑源窑胶胎盘
「亭云漫步」中式美学及传统艺术品分享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