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藏汇

爱藏汇

文心藏趣抱雅归

admin 15 199

文心藏趣抱雅归

——读杜文和的《书斋清供》

有人说,所谓的“文心藏趣”,其一是“文心”,其二是“藏趣”。何谓“文心”呢?就是“文人之心”、“文化之心”,最主要的是“文采”,笔端有了文采,书斋里自然就会有雅趣。我平时喜欢看古装戏,每当舞台上出现杨柳依依、绿水弯弯时,前面一个读书人缓缓而来,后面一个书童担着书箱,晃悠晃悠紧紧跟上,似乎是主仆二人上京赶考。如此沉甸甸的书担子,恐怕这个读书人也“富二代”或是“官二代”人家,想必书斋里应该是汗牛充栋了。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过两辑“文心藏趣丛书”,这本书属于第二辑(2011年7月)共6本,分别是《书斋清供》、《月河淘旧》、《藏物觅珍》、《杂图记趣》、《物聚人散》、《书画千秋》。《书斋清供》除了序和跋外,有56篇文章,谈及古砚、古墨、供石、笔筒、扇子、竹笛等书斋里的文玩器物。所谓的书斋清供,是书斋内放置在书桌的案头或挂在墙上的摆设,包括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等,可以为书斋增添生活情趣。

我曾读过汪曾祺先生的《岁朝清供》,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说掌故、寄乡情……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学识渊深、和善慈祥的老者述古思幽。作者杜文和在《书斋清供》的跋中说:“确实,书斋清供,仅是几案间的摆设,墙壁上的挂饰,或陈列或把玩,没有器重,以小雅为情趣,以养眼赏心为旨归。”两本书的侧重点不同,叙述的角度不同,但也有共性,都在谈雅好,说文化,品味雅俗之间,同在欣赏祖国悠久的历史。

古人读书颇为讲究,具体来说读书的地方是有品味的。追求功名的读书人除了有部分线装书外,总得有一间半屋的书斋,这是指富有的人家,有书房、书屋、书斋等,前庭后院中必置花卉、树木、假山、怪石之类。如果是穷书生或是隐士,也有草屋、草堂的称谓。皓首穷经之余,青灯黄卷之伴,把玩书斋案头的清供,门环多士,清风日月大行,席拥琴书,雅韵良音满室。

作者杜文和曾任《野草》、《品位》杂志的主编、绍兴市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他先后出版小说、散文集有20多部、影视剧本10余部。喜欢他的这本《书斋清供》,我的案头并没有文人的那种雅趣,至少赏读书中文字,感觉古朴有味,欲罢不能。文人的书斋除了有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外,还有笔洗、笔筒、印章、印盒、供石、镇纸,砚屏、匾额、拂尘、团扇、铜壶、宝剑、紫砂壶等等,各式杂件繁多。他在全书娓娓写来,或叙述、或品味、或赏玩,介绍文玩知识的同时,也讲淘宝的经历,没有枯燥乏味的陈辞,只有淡淡的素描,把文玩器物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

还是作者说得好:“雅是一朵花,植根在温饱的土壤里,绽放在文人的心境里,也长驻在古人的书斋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文人的书斋案头也会置放一些雅玩之物,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玩珍宝”,我们的书斋里也不需要太为清静,放些雅玩小物,可以调节生活中紧张的节奏,舒缓心灵上的烦躁,为闲适花些适当开销,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