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石竹节套砚成品
产品设计调研
应用人群的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定位人群的需求,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商机。退休老师以及喜爱书法的人们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这种群体修养高,文人气质浓郁,他们的消费相比较而言是比较高的,对于价格而言高雅的东西即使比较贵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另一个消费群体就是送礼的,对长辈对上司送高雅的砚台能够表现出他们的文学底蕴,往往收礼者看到砚台比收到什么礼物都高兴,这就说明投其所好了。
退休的人往往感觉生活比较空虚,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事情做,我们所做的就是给他们找点事情做,送个竹节套砚,即能供他们观赏,又能让他们练习书法和绘画,修身养性。我想这也是子女们乐意看到的吧。
通过分析,得出对砚台几方面需求如下:
(1)美观性:美观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美好的事物总能让人身心愉悦,在美好的事总能有个美好的心情去做,外观精美的砚台让人看了就有一种书写的冲动,而且是想好好写的冲动,好的砚台只有和好的书法才能相得益彰。
(2)实用性:如果想要设计的产品真正的能够入了人们的心,那么这个产品就必须是既美观又实用的,容易上手的,砚台组合嘛,其一的用处就是放墨汁,而且还不容易干墨汁,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镇尺一定要镇得住纸,一丝不苟才可以,笔架需要架住笔且不容易滴墨,这需要把握好角度。这些都是砚台设计所要解决的实用性问题。
(3)协调性:套砚嘛,需要的就是协调统一,这不仅需要材质一样,连样式也要统一,竹节套砚,就是一整套都是根据竹节来做,这样才看着舒服自然,要是其中一个材料变了,或是造型边了,那就显得突兀了,感觉别扭,那样气氛就被破坏了,别说美感性降低了,就连实用性也会大打折扣,因为心情被破坏了,书写的欲望也就没有了。
(4)适度性:砚台是用来观赏并且使用的,所以说他的尺寸就需要不打不小,和纸张相得益彰,大了显得突兀像是展览品,小了显得小家子气,像是模型。所以说适度的大小很重要,多一分会胖,小一分会瘦,都不能体现真正的砚台韵味。
(5)情感性: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时代,市场需要人性化的设计,需要产品本身是赋予情感的,或是色彩鲜明,或是坚韧不拔,都可以支撑起人们的情感诉求。
人们在面对市场上产品时,总是希望购买的产品能够物有所值,自己所钟爱的就是最值得的。能够让人们身心愉悦并且能够修身养性的设计产品一定是好产品。竹节套砚就是这样的产品。
市场需求分析
砚台的概况
砚台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自古至今,砚台的品种也是各式各样,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名砚,他们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除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还有徐公砚、易水砚、松花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这些石砚。除此之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砚台发展状况分析
如果要探究起中国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作为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我国的墨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案。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以致有些砚台,专为观赏而做。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的鲁柘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山东是古齐鲁之邦,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所产砚石,品类繁多;琢砚工艺,代有发展,素有“齐笔鲁砚”之美誉。鲁砚,是山东各地所产砚种的总称,有十多种,并久负盛名。像红丝石、淄石、徐公石、田横石、尼山石、金星石、浮来山石、龟石、燕子石等砚品早在唐宋时期就被视为稀世珍宝。西晋《博物志》有“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的记载。
同类产品分析
金星石砚发展状况分析
金星石砚作为鲁砚的一种,是一种有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金星砚以金星石为材料,打磨以及雕刻而制造成的,被人们称之为鲁砚之光,能够与四大名砚相媲美。因金星砚石上有凤眼、金圈、金晕、金花浪纹、鱼子纹、眉子纹等形态万千的黄色金点而得名"金星砚",金星石产于我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刘庄乡岐山东坡,岐山寺附近,临沂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故里,费县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传说王羲之曾经得到一块此石,爱不释手,磨制成砚,视为珍宝,所以后人又称金星石为羲之石,金星砚砚为羲之砚。费县作为奇石之乡,金星石制作的金星砚是费县出产的工艺品之中最珍贵的一种。
金星砚以我的家乡费县的刘庄乡出产的金星石为材料打磨制造雕刻而成。这种石料非常稀少,又因物以稀为贵所以这种石材非常珍贵,其结构由轻微泥岩构成,内含硫化铁结晶,形成大者如核桃,小者如米粒,金光闪闪,形状各异的金星,如同颗颗宝石镶嵌在墨玉中,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星星。有的还形成一条曲线或彩带,如同夜空中金龙腾飞,更加珍贵。该石细腻耐磨,制成的砚手摸着生润,滴水不干,寒不结冰,磨墨无声,发墨如油,涩而不损笔,即使在酷暑炎热中墨汁也不易干涸,三九严寒下也运笔自如。所以,自古以来称金星石是制砚良材。
在金星砚的创作中,雕刻艺人发扬各自的加工技艺,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创作了大批形神并茂,巧夺天工,观赏实用兼备的金星砚作品。艺术家叶连品创作的“右军遗爱”砚,古仆高雅,寓意深远,以新颖简洁的艺术手法,歌颂赞扬了王羲之刻苦练书法,爱砚如命,为发扬祖国书法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可贵精神,使观者受到深刻的启发。韩书凡创作的“荷叶砚”,借助金星石天然造型形,构思巧妙,水托碧叶,花房初绽,莲心含金,格调新颖,气度不凡,大有“荷叶似云香不断”的韵味,令人赞不绝口。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看后称赞曰:“不妨笔纵鱼儿戏,莲叶田田作砚田”。该砚选送日本展出,中外名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被收进日本出版的《鲁砚专集》。聂玉俊借助一颗黑枣大的金星,创作的“蟠龙抱月”砚,立意新颖,雕工精湛,形神俱佳,奇异美观,令人爱不释手。
金星石竹节套砚设计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人们需要解压来释放自己,到乡下旅游或是去电影院看个电影。这些都是年轻人解压的方式,但是对于经济上达不到或是年龄比较大点的人来说这些项目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退休的老人或者是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们都喜欢品茶研磨练练书法,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说,在他们喜欢的领域内,给他们一副珍贵的砚台让他们既可以观赏,又可以使用,一定可以另他们如获至宝。所以说,设计一款砚台不但能给热爱他们的人带来快乐,还能给设计制造者带来经济利益,两者互相满足,彼此满意,这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产品。
我设计的金星石竹节套砚,是由五部分组成,包括竹砚,它是这套砚台的核心,总体造型是三个竹节,上边的竹节长出了一段翠绿的竹子,象征着勃勃的生机,中间是砚池,砚池上边又有个圆滑的小池,小池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墨摊开的面积防止容易干墨,另一方面可以抿笔,防止毛笔上的墨太多容易滴落。最下面的竹节刻画了一个灵动的壁虎,让整块砚台鲜活了起来,有了生命力一般,不在死气沉沉,整块砚台珠联璧合(竹联壁和)之意,说明砚台和书写相得益彰完美结合。镇尺是由一段竹节从中间一分为二制作而成,上面用行书刻绘着“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节心虚即我师”描写竹子高洁谦虚的对联。笔架是由中间是个竹节两边是对称的竹笋制作而成,一方面表现出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另一方面表现出竹子光明磊落坚韧挺拔的性格特点。印章和印泥盒是一套,都是根据竹节制作而来,印章竹节较小,印泥盒竹节较大,这也说明竹子不论大小都能成材,有他们的用武之地。竹节套砚上边还有很多星星点点的金星,这也给砚台带来了美感提高了价值。
砚台文化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设计和创新砚台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收藏爱好者的要求,又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还能给设计者带来经济谓一举三得。
包装半成品
砚台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1.用来储水
砚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存储,砚池不能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2.需要经常换清水
不能用养砚研水磨墨,也不能用用茶、糖水磨这些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需要记住。
3.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洗干净,不能存在砚上。不然残墨干了会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而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不下墨或发墨。
4.清洗注意
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但不可以用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如果一定要带出去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5.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6.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必须将墨取出来,不能一直放着,否则墨与砚胶黏在一起,容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不能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湿润,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