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藏汇

爱藏汇

走出来的年味︱江花

admin 86 137

■孔帆升

农历的年底,如果走在街上,是时时能感觉到年味的。

货物更加充沛了。不管是人行道、超市,还是超市门口、广场、路边,都陈列着大量年货。冬笋、油干、橙子、柑橘、板栗、新鲜菜蔬、干豇豆角、土猪肉、牛肉,各种鱼,各种山货,本地货居多。一些小门店往外挪了挪货,红红的包装盒,装着糕点、饼干、水果等等,寓意吉祥丰裕的货物,随时准备方便的人随手买。新老城区都有当场写春联的、卖红灯笼的,也有送春联到屋场的,图的是一团喜气。


龙年大吉。高冬媛书

政府广场张灯结彩,在办“年货节”。人们看的看,唱的唱,讲的讲,吆喝的吆喝。舞狮的见到人山人海,有人喝彩鼓掌,有人一副看稀奇的样子,手上、腰身、脚上皆挥舞与腾跳得更卖力了。

太阳也破雾而出,驱散了冬雪留存的寒冷。坐在公汽上,见一黄一红两支舞龙灯的队伍,敲锣打鼓,擎着长龙走在大街上,不一会,龙摇头摆尾穿过斑马线,进入单位与小区,估计去祝福与讨彩去了。

返乡的人日多。年与乡情亲情紧连,哪里是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也要往回赶;亲人在哪,就带着浓浓的爱,带去问候、抚慰、祝福,来到他们身边。如今出门在外,再也不是遥天地远了,国内的坐高铁回来,一天即到。异国他乡工作的想回到家乡,也就两天时间,亲人有的是耐心等待。等待的是一份平安,一声问候,放下心头的牵挂,赚多少钱倒不在询问之列了。我感觉明显的是,谈健康、谈平安的多了,早几年无处不谈发财的气氛淡了。

快过年了,各级都想起了身边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在城市、乡间、工厂、市场、哨所、医院,各种走访与慰问,热络了心,表达了人间温情,一个个握手欢笑和热泪盈眶的场景,令人温暖。

在乡下,年里做喜事的多,一家家红红火火搬进新家,酒喝得各路亲朋脸热心跳,祝福与喜庆的氛围,在城乡间弥漫。“走亲戚”的传统,在过年期间尤其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走,哪能亲?不走动,那还叫欢天喜地过大年吗?

大年初一凌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响了还在响,大家一起迎接年,一起祝福来年风调雨顺、阖家安康、百事顺心。成年人在年关往往又带有一丝忧愁,在满桌酒菜上来时,突然想起那个最心疼自己却早与风雪共眠的故人,免不了会在嘈杂声中冷静,在欢娱气氛中突然凝噎,回望来时路,感慨不已。

昔我往矣,当下的生活毕竟丰富多了。就拿吃与玩的方式来说,早已不再单一,可任由选择。仅吃年饭,就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在大城市还是山城抑或乡下,是与亲人在一起还是朋友共聚,我们随天气而定、随心情而定。假如有充分的时间,较好的天气,带上钱物去看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上关爱与好的心情,在一处阴晦心灵,播几丝暖光。甚至纯粹地带上问候与祝福,去会会久违的亲朋。甚或纯粹地徒步登山,在比楼房高的地方感受天地瑞气,可能会带回满心的福。这些都在年的叩访中得以有暇,得以体现。是年的气氛在沉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知道如何使心胸变得更宽广,知道这颗心能够抵达的胜景。

一些乡事、宗事在年关也会兴起。玩龙灯、踩莲船、舞狮子,乡社里一族人于深夜在宗祠围火而坐,听歌师的祝福,把一份美好愿望托付于腾腾焰火与谷酒交融下的热辣辣的祝词中。那供奉着的神灵,想必是领会了歌者心声的。神歌、乡戏、围炉聊天,总是能够让人了解人脉,了解自己与乡村和城市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个意义讲,年让人找到自己的根,少了浮萍般漂泊的无奈、无助与辛酸。

我现在不反感年的嘈杂了,想念人扎堆、车扎堆、货扎堆、礼扎堆的人气,乡村里蓬勃的烟火气。人气旺盛才会带来喜气、带来财运,还带来久违的热闹与新奇。然后,总有像我这样好静的人,凡事顺其自然,所有的节奏都变得悠闲缓慢。

年在我们收获完,感觉闲散与寒冷的时候,它就想我们来了,凑热闹来了,劳累我们来了,亲近我们来了,夹带着些淡淡的忧愁与欣喜问候我们来了。我们就一年一年过吧,与我们爱着的与牵挂着的人,把年过给后代,也过给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