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藏汇

爱藏汇

北京最著名的古玩一条街

admin 161 142


从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出发,先往西再往南,开车不到15分钟,就是北京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古玩聚集地——琉璃厂。

至今已有780多年历史的琉璃厂,坐落在北京城西南角宣武区的和平门外,由琉璃厂东街与琉璃厂西街两部分组成,中间被南新华街穿过。琉璃厂呈东西走向,长约800米。

琉璃厂的古旧书摊

早先的琉璃厂是从经营书肆开始的,先设书摊,后又书铺,之后又带动了笔墨纸砚、碑帖拓本、金石古玩的兴起,渐渐地一条文化的街市形成了。与此同时,一些仕途隐退的饱学之士,精工于诗书礼乐,擅长于琴棋书画,又逐渐落户琉璃厂,在住所门前悬挂斋名堂号,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切磋鉴赏。《云自在龛随笔》中曾经记载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孙泽承,斋号退谷园,有一堂名曰“岁寒堂”,每遇冬季,便于众友聚于此,“岁寒堂中,杨朴之画竹,赵子固水仙,王元章墨梅,吴仲奎松泉图,以八十之老,婆娑其间,名曰岁寒五友”。足见当时文人之雅兴。

琉璃厂老照片

清初顺治年间,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而琉璃厂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也常聚集于此逛书市,使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都逐渐转移到琉璃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繁华的市井,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形成了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老照片

清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今天的琉璃厂早已不是乾隆时代繁华鼎盛的街巷,但也消退了十年浩劫的累累伤痕,开始了新的文化与传统的再造。古老的房屋店肆已被翻修,崭新的雕梁画栋继续着历史的荡涤,借用鲁迅先生的一个词——“中兴”。

虽然书林圣地已不可避免受到了世俗商业化的侵染,但静下心来,慢慢地看,细细地淘,似乎还能感受到一些当年的余韵。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喧嚣,但多了今日的静谧沉稳;虽然难以看到长衫飘逸的学者,儒雅风度的文人,但也有了仰慕文化的年轻人,探寻传统的造访者;虽然不见了鳞次栉比的字号招牌,但仍能找到历经风雨而不衰的百年老店;虽然少有了几角钱就能换来的旧书旧器,但也可以找得到物美价廉的心仪之物。